為什么以前的人們,喜歡在桌子上面放著一塊玻璃?
發布時間:2019-07-31瀏覽次數:212
很多的70后80后,甚至90后的朋友,在小時候爸爸媽媽的辦公司里度過,而在記憶中,總會有一張木制桌子,上面都墊著一張厚厚的鋼化玻璃,而在玻璃下面有紅色或者綠色的絲絨布。在玻璃與絨布的夾層中,有著幾張照片或者電話號碼。而那個年代的桌子為什么都墊著玻璃?
其實原因非常簡單,那時候的木桌都不是質量特別好,大多都是松木板或者說速生楊木做成的(用桐油刷了幾層清漆)。這種木面都是偏軟的,鋼筆尖一用力就能把桌子劃出一大痕。而且如果說一旦沾水了,不及時擦干的話,第二天就會鼓起一個大包。而在這上墊多一塊玻璃的話,就不怕沾水,也結實得多了。
在當時的八十年代,黃桌子盛行,而普通人家里沒什么錢,購買力時非常低的,輕工業也是十分落后,根本無法供應所有人的日常所需。買什么東西都是需要憑票的,可以說有錢也買不到什么奢侈品。而那時候的行政機關更是節儉。
辦公樓都是水泥地,綠白相間的石灰墻更是當時鄉鎮辦公樓的標配。當時連一支鋼筆都是需要領導批準的,而像辦公桌這種在當時算大件辦公用品,可能醫用就是一輩子。在使用的時候回特別在意,怕劃壞了桌面,于是乎大玻璃黃桌子就這樣誕生了。
這種大玻璃黃桌子,至今在很多鄉鎮還是仍然可見的。而這種桌子,也是我們父母那一輩人奮斗努力的見證者。
一眨眼就是二三十年,黃桌子以及笨重的面板以及悄然退出?,F在市場產品也是越來越豐富。紅木、三合板、鋼化玻璃等等。